礦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國礦業做大做強之路在于推進礦業開發利用的深層次戰略合作,持續提升礦山技術與裝備水平,促進礦業資本有效對接,建立更為廣泛的礦業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礦產品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之一。”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近日公布了一組數據:2017年中國地質勘查投資782億元,煤炭、石油、錳礦、金礦、石墨等42種重要礦產資源查明儲量增長,黃金等10種重要有色金屬礦種產量繼續居世界首位。
“此外,隨著礦業‘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我國已合并取消了近八成與礦業權審批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礦業領域的投資便利化、管理現代化、貿易自由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凌月明透露,從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涉及多種非金屬、稀土等礦種。除了降低貨物貿易的關稅壁壘,還在多個自貿協定中對涉及礦業服務貿易給予了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際合作優勢互補
在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彭齊鳴看來,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依靠國內資源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全球化程度最深的行業之一,礦業的開放合作為各國深化礦業投資與加工貿易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目前,我國自然資源部已與智利礦業部、加拿大自然資源部、蘇丹礦業部、加拿大女王大學等簽署了4項礦產資源領域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開拓與英國、荷蘭等發達國家在油氣資源管理、頁巖氣勘查開發等領域的合作。
據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健介紹,2017年以來,我國礦業經歷了短暫的復蘇,但是在全球貿易沖突誘導下,今年6月份下旬以來金屬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主要金屬現貨指數一度累計下跌達到15%。在許多國家不再鼓勵礦業開發,礦業投資和運營成本在迅速抬升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國家礦產資源豐富,將成為金屬礦業發展版圖上的“新熱土”。
當前,通過發揮地球化學、衛星遙感、航空物探方面的優勢,我國正與“一帶一路”相關23個重點國家開展實質性地質調查合作。
智能技術深度應用
目前,科技正在持續為礦產開發提供新動能,我國正在推進面向2030年的“地球深部探測”重大科技計劃。“松科二井”鉆透7018米深部地層,獲得了目前最完整的白堊紀陸相沉積記錄。凌月明表示,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得到深度應用,為解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問題開展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云2.0”上線,將云上數據資源和系統功能全面升級,實現了160多個國家級核心地質數據庫的上云共享,新增4905個權威資源環境信息產品(云上累計7287個),實現了全國地質資料館近14萬檔、440余萬件存量地質資料在地質云平臺上查詢、公開版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在線訂單服務。
“發展智能化乃至無人化采礦技術,革新礦山開采模式減少井下人員數量,是我國礦業的必由之路。”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公司總經理康春德表示,當前國內已經有一些礦山實現了礦山穿孔、爆破、模型更新、配礦等功能單一或幾個聯合業務模塊的數字化管控,但還應對生產數據分析及決策投入更多的關注和開發。
在北京礦冶科技集團公司智能礦山中心主任張元生看來,雖然目前不少礦山安裝了傳感器,但布置規模和監測內容離成熟物聯網差距很大;卡特彼勒露天采礦及發展事業部國際區總裁楊彼得認為,礦業應開展模塊化開發,客戶每次只選一部分技術,逐漸實現自動化開發;礦山巖石技術自動化全球業務發展經理魯科賈爾維認為,建設智慧礦山需要設備互聯和優化分析,不僅要給客戶提供設備實時運轉情況,還要管理采礦和生產信息,實現全流程數據管控,對井下的運裝機和卡車實現智能遠程操作。
資本市場有待完善
據介紹,礦業資本市場融資并購活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礦業發展的趨勢。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一級市場全球總監博瑞鑫看來,滬倫通為全球礦業投資者提供了機會,在上海上市的礦業公司可以來倫敦籌資,通過存款憑證交易和結算。
不過,由于我國沒有單獨設立礦業資本市場,礦業公司和初級勘查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渠道有限,我國商業性地質勘查開發工作受到制約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此。
我國目前沒有鼓勵企業通過發現優質資源進而從資本市場獲得資本的機制,風險勘探領域的資本市場開發依然是空白。普華永道礦業和金屬行業交易服務合伙人蘇啟元呼吁,應致力于風險勘探機制的建立,建立中國礦業資本市場的管理規則和新型礦業市場準入規則,利用資本市場形成合理高效的礦產資源開發機制,加快建立中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為礦產勘查募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