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振動篩24
發表時間:2020-03-12 09:36 振動篩是最近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篩分設備,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糧食、建筑等行業中。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振動篩也在向著大型化、高效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生產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振動篩由于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等優點,而成為篩分機械發展的主流,并且被廣泛應用于煤炭、糧食、冶金、交通、石油化工和建筑等行業。 在十六世紀,英國開始了對篩分機械的研究,并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臺煤用的振動篩。隨著工業革命時期振動篩的快速發展,在十九世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振動篩。 但是,目前我國振動篩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篩分效率低、噪聲大、可靠性差、制造精度差、更換部件復雜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振動篩的實際生產需求,因此,對振動篩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TQLZ180×200振動篩
振動篩的篩分工作主要是通過篩箱來實現的。振動篩在工作的過程中,物料最先進入到篩箱,篩箱通過激振力的作用,按照一定的軌跡進行振動,物料就在其振動過程中不斷的向前運動。在此過程中,物料是通過篩網實現分層的,也就是顆粒直徑比篩孔大的物料,就會在上層篩面的尾端通過出料口排出。篩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比篩孔尺寸小的篩分物穿過物料層到達篩面;第二階段,細顆粒通過篩孔。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篩分過程。
振動篩的可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旋振篩、直線篩和等厚篩
旋振篩
粉體加工中常用的篩分設備按使用方式分為干式篩和濕式篩,按篩面的運動特性分為固定篩、回轉篩、搖動篩、振動篩等。其中使用最廣泛的篩分機械就是振動篩,旋振篩屬于振動篩的一種。
旋振篩的工作原理及構造
旋振篩的工作狀態有效的模仿了人類手工動作和過程的篩分機械,其獨特的設計巧妙地把篩(平面圓周運動)、簸(向上拋物運動)結合起來,物料在設備內做水平與拋擲狀三維翻滾運動,從中心向外緣均勻分散,以螺旋運動向軸向傳播。當旋振篩工作的時候,電機驅動篩機做空間三維曲線,此曲線在平面上投影為圓形,在兩垂直上的投影均為橢圓形。調整電機的偏心快,可以改變曬面上物料的運動軌跡,從而使篩體產生平旋垂直復合振動,達到篩分的目的。 物料從機器的中間給料,物料在篩網上的運動距離基本相同,可以保證非常精確的篩分過程。旋振篩的徑向角使得物料在篩網上呈漸開線運動,其設計使得物料能在較小的面積上走過相對長的路,物料的著網時間比其他類型的篩子時間要長。調整徑向角和切向角可以調整篩分的精度和產量。
旋振篩的結構和功能
旋振篩主要由篩蓋、篩框、電機(振動源)、橡膠彈簧、底座等組成。
1、篩蓋由進料口及斜錐體組成,其下端與篩框相接,篩蓋和篩框由卡環連接,篩蓋和篩框之間有密封墊。
2、篩框有鋼板卷制而成。篩框上下端均有以承接圈,下端內部有法蘭圈,用于固定篩網及篩網清潔系統。
3、振動源由電機、電機支架組成。
4、橡膠彈簧主要起限制曬機隨從動軸轉動的作用。
5、底座是篩機的基礎,篩機的主傳動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曬機的金字塔底盤的上面。 旋振篩具有圓形積木式拼裝結構,用戶可用同系列篩子的標準單元拼裝成所需要的機器,所有型號的篩子可以裝配成單層、雙層、三層或四層。金字塔型底座和底盤是曬機的基礎部分,中間篩層即中間環和篩網的多少則根據需要增減,中間篩層逐個的安裝在篩機底盤的上面,然后由緊固螺栓將其固定。篩子由V型皮帶通過電機來驅動,篩機底盤與曬機金子塔型底座之間有橡膠彈簧連接,使得篩子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運動與篩機主軸的轉動結合到了一起,并可以精確的調控。
當篩分物料為粉狀或者較易堵塞篩網的物料時,為了保持篩網清潔,旋振篩可以根據需要安裝各種曬網清潔系統,常用的有彈跳球、滾刷、噴氣、彈性刮板、超聲波技術等。 直線篩 直線篩作為一種用于物料分級的篩分設備,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直線振動篩由于其篩分效率高,分級效果好,裝備便于檢修和維護等優點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
直線篩工作原理
兩臺電機“背對背”分別置于直線篩上蓋,并帶動對應的偏心裝置進行等速反向轉動,兩個偏心裝置的偏心距和偏心質量均相等以確保所產生的一對激振力大小相等。使整個裝置實現在平行于篩面方向上的分力相互抵消以減小參振箱體的扭轉,而在垂直于篩面方向的分力相互疊加以增加參振箱體的振幅。多顆粒粒度煤粉從上蓋前方落入做往復周期振動的篩網中,在垂直于篩面方向上,由于激振力作用做拋擲運動,并發生相應的分層行為和透篩行為。因本直線振動篩分裝置體積小,質量輕,不僅便于攜帶,而且在兩個偏心快帶動下能產生足夠的動能,使所篩分煤粉能被有效拋擲起來,從而增加了振動篩拋擲指數,提高其篩分精度; 且偏心塊轉動所產生的一對周期性旋轉激振力可以使篩網做更加復雜的空間運動,有利于所篩分物料的充分接觸,使此振動篩獲得更高的篩分精度和篩分效率。直線篩第四層為光滑平面,透篩落入第四層光滑平面的煤粉在激振力作用下可全部滑入對應的收集裝置中。
等厚篩 20世紀40年代,德國Bachman開始運用單顆粒模型研究物料在振動篩面上的運動。1951年德國Klochous和Klug對單顆粒物料在振動篩面上的塑性碰撞運動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分析,建立了振動強度、拋擲強度等概念,通過推導得出當拋擲強度為3.3時將產生拋擲共振的結論,認為這是最佳篩分狀態。為后來的篩分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然而,實際篩分過程中物料的料群運動與單顆粒模型描述的形式存在較大差異。針對單顆粒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20世紀60年代,法國EBurstlein基于料群運動理論提出了等厚篩分法。其主要特點是,無論入料中小于篩孔的顆粒所占百分比如何,在篩分過程中篩上物的料層厚度基本保持不變或遞增,而細粒級物料在篩面上的流量基本穩定,沿篩面長度方向比較均勻的透篩,圖1所示。隨后基于等厚篩分法設計制造的篩分設備大致分為圖2所示的三種形式,其中香蕉篩的結構形式最被廣為采用,已經成為了傳統等厚篩的典型形式。
圖1等厚篩分過程的特點
圖2等厚篩分的不同實現方式
等厚篩又稱香蕉篩,因外形酷似香蕉而得名,等厚篩一般適用于煤炭或類似密度的礦物干式、濕式篩分以及煤炭脫水、脫介、脫泥等作業。基本可以滿足各類礦井和選煤廠的生產需求。 |